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动态>红十字新闻> 详细内容

《常德晚报》刊文:《八旬老人欲捐遗体报党恩》

来源:常德红十字会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6-13 10:32:31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【字体:

      613日,《常德晚报》刊登该报记者蒋文辉的新闻稿件《八旬老人欲捐遗体报党恩》,内容全文如下:

    昨日(612日),本报新闻热线18973610736接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电话,85岁的退休老人龚侠飞说:“很感谢党培养我这么多年,我想百年之后捐献遗体报党恩,为社会做贡献!”

昨日上午10时,记者来到龚侠飞家,看到满屋都是报刊杂志,桌上一本翻开的《毛泽东文选》令人印象深刻。老人说,他每天上午都要学习。

      交谈中,龚老拿出一张528日的《常德晚报》,指着一版头条新闻《六旬老人有个愿望:百年之后捐献遗体作党费》对记者说:“我的年纪比他大不了多少,而且身体比他还好,几乎都没去过医院,我也想捐献遗体作党费!”也许担心自己会因“高龄”被拒,他一再强调:“我的身体真的很好,体检时医生都说我是老年人的身体,壮年人的血压呢!”

      记者了解到,老人1985年入党,1990年退休,《退休证》上原职务为武陵区交通职工学校副校长。尽管每月退休费只有1265元,但在2011年党的90岁生日时,他一次性交了1000元党费。每年71日党的生日,他都要交100元党费给武陵区交通局的党组织。今年4月雅安地震,他也捐了800元。龚老说,这一切都是为了回报党的恩情。他的父亲是湖南湘乡人,解放前在桃源、汉寿、慈利等地做“熬硝”这一苦累的营生,他也被父亲挑着四处流浪,后来又经历了常德会战等苦难,“是党给了我后来的安定生活。百年之后捐献遗体,既是对党的一种回报,又能挽救他人的生命,这么好的一件事,何乐而不为?”

      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后,龚侠飞又主动找武陵区交通局党组织汇报,得到了肯定答复。遗体捐献还需得到家属同意,龚侠飞的老伴已过世,两个女儿都表示了支持的态度。昨日,记者联系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分管器官捐献的负责人,他表示目前常德还不具备实施遗体捐献的医学条件,但已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,他将会帮助老人完成眼角膜捐献的愿望。

      听到这个消息,龚侠飞十分高兴。针对目前人体器官捐献困难重重的现状,爱思考的老人还写下建议,请本报转交红十字会。他建议常德在白鹤山万金公墓专门划拨用地,作为免费的公益纪念园,“捐献者可以长眠在这里,这是一种光荣。”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